都市快报记者金晶通讯员沈文礼小张(化名)来自淳安,28岁,身高cm,体重斤,在杭州从事IT行业,平时工作很忙,三餐常常外卖解决,碰到手头有项目时候常会忙到凌晨三点,吃点夜宵烧烤,喝点啤酒那是常事。小张的右脚五年前扭伤过,当时诊断是后脚踝撕脱骨折,修养了一段时间后好了,但还是时常会痛。近期小张感觉右脚受伤的位置有越来越痛的迹象,小张自己以为是五年前的伤病未愈,医院骨科就诊。门诊郑思化副主任医师安排小张做检查后发现小张脚踝后侧竟然长了个像“鸡蛋”似的东西,还有个蛋壳。随后,郑医生立即安排小张住院,为他做了微创的踝关节镜手术,术中发现里面全是石灰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呢?原来小张得的是目前越来越多人都有的痛风。以前受伤的骨头就像鸡蛋壳一样,把痛风产生的尿酸盐包了起来,于是就长出了像鸡蛋一样的东西。经过治疗,小张康复出院。踝关节CT图CT三维重建图痛风成为了生活中的“第四高”郑医生介绍,痛风古代称“王者之疾”,因为这种病常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就因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一般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μmol/L,女性血尿酸μ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水平高,导致尿酸盐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就称为痛风。痛风因其疼痛来得快如一阵风,故由此命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痛风患者的数量增长很快,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现在甚至10多岁孩子的也会得。痛风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之后的“第四高”。痛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痛风疾病害发展到最后往往是患者多种恶疾缠身。痛风风险因素主要有哪些呢?1、肥胖若男性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或等于35,其患痛风的机率则会增加两倍;2、外伤即使一些轻微的创伤,有时甚至是不被觉察的损伤,比如行走、扭伤、鞋履不适,也可致急性发作。这可能是与局部组织损失后,尿酸盐脱落有关。3、饮酒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4、富含嘌呤的食物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含果糖的饮料)可增加风险。5、遗传因素痛风也与基因有一定的关系。6、高血压、高血糖及一些药物也会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为此,郑医生提醒:痛风会呈现出许多种症状,最常见的是急性的关节红,肿,热和痛,会周期性地发作,而在脚上最常受影响,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当然,外伤也会诱发痛风,受伤病人应注意保护好伤处。平时建议大家少吃高嘌呤(如海鲜、火锅、动物内脏等),控制饮酒及含糖饮料,避免肥胖症,可以服用足量的维生素C来预防痛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