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的‘男德班’在群嘲中草草了事,这一次呢?
“男德班”培训人员向学员讲解幼儿护理知识。
还记得7年前的“男德班”吗?它又来了。
9月15日,长期从事性别研究的专家方刚发布了一则招募“男德班”带领者的文章。文章中,他将“男德班”的培训目标定义为:倡导性别平等,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反对性别暴力,挑战不平等的性别机制,培养男性做全参与型的伴侣、父亲。
作为全国妇联权益部、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多个国内外组织长期合作的男性参与专家,方刚早在年10月就推出过一期“男德班”,不过当时仅有两位男士报名,而且很快也在舆论的“群嘲”中草草了事。
7年之后,重出江湖的“男德班”会得到公众的什么反应,它又能教给男性什么?
七年之间一般认为,女性属于弱势群体,男性是性别不平等机制的既得利益者,在性别平等运动中,男性需要做出改变。而另一方面,传统观念要求男人必须阳刚、性格坚强、有泪不轻弹、事业成功等,这些都会成为男性的“包袱”。
方刚说,他希望通过“男德班”的理念倡导,让男性意识到传统观念对自己的压迫以及给伴侣和孩子带来的伤害。“只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对自身进行反思,男性才能真正参与到性别平等中来。”
带着这样的目的,第一期“男德班”在年10月开启。但它没有赶上一个好时机——彼时,倡导“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女德班”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争议。这类“女德班”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甚至在温州市还出现“未成年人女德班”,在舆论的一片讨伐声中,温州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多部门介入,被责令停班,关闭培训点。
为了和上述“女德班”撇清关系,方刚在当时的招生启事里明确提出,“女德班”因为强调传统的性别分工与性别角色,受到普遍诟病;而“男德班”则是颠覆传统性别意识,培养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
即使是这样努力澄清,也收效甚微。方刚在微博上吆喝了两个多月,只有两人报名参加。
不过,对比“女德班”招致一边倒的批评,“男德班”也得到一些网友的肯定。支持的人认为,“男德班”倡导的理念,会让男人摆脱刻板印象,避免对男人的压制和伤害。
方刚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坦言,“男德班”的叫法其实并不准确,而他之所以还是用了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