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115/4327457.html
我们的人体就像一台超级复杂的机器。想要维持这台机器正常运作,需要各种各样有机物质互相接力,完成许多复杂的生化反应。在这些复杂的生化反应中,有一种叫做“酶”的生物大分子物质起着“催化反应”的作用。它就像相亲时候的媒婆,让原本可能不来电的两个人最后走到了一起。但是随着维生素的发现,尤其是对维生素B2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还有一类辅助因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在酶催化反应中承担着传递电子、原子或基团的角色。主要起到激活酶的活性的作用。这类辅助因子便被称为“辅酶”。辅酶的名字中虽然也有一个“酶”字,但辅酶其实是小分子有机物。
“辅酶Q10“的发现
大家好,我是科普作者小夜。前一段时间我忙着搬家,所以将近一个月没有更新节目了,还望大家多多包涵!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很多听众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目前活跃在保健品市场上的“辅酶Q10”。
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费斯顿斯坦(G.N.Festenstein)和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克莱恩(Frederickl.Crane)先后独立分离出了一种褐色物质[1],[2]。他们发现,这个物质属于一类叫作“醌”的有机化合物,而且它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各个组织中,因此将它命名为“泛醌”。
之后,科学家们对泛醌的化学结构以及功能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泛醌是一种脂溶性物质,主要存在线粒体中。它可以被人类自身合成,并不像维生素那样,需要额外补充。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里的呼吸作用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而是细胞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的过程。它可谓是细胞最基本的代谢反应了。细胞只有通过呼吸作用才能产生大量的能量,以一种叫做“ATP”的形式维持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人体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
在线粒体中,有一个叫做电子传递链的东西是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而泛醌正是电子传递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电子传递链
我们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对能量的要求较高,因此也含有较多的泛醌。基于泛醌的生物学功能和化学结构,到了20世纪60年代,泛醌被正式更名为“辅酶Q10”,“Q”指代的就是化合物“醌”的结构,数字“10”指的是其尾部的官能团——异戊烯基的数量。在自然界中,除了辅酶Q10以外,还存在着辅酶Q6、7、8、9。
图:辅酶Q的化学结构式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生物化学家拉尔斯·恩斯特(PeterD.Mitchell)发现了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进一步证实了辅酶Q10除了可以传递电子,也是一种可以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他也因此获得了年诺贝尔化学奖。科学家们一看,辅酶Q10的作用如此重要,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它。
“辅酶Q10“保健品
年,意大利马尔切理工大学的吉安保·罗·利塔鲁的教授就发现,心脏病患者体内辅酶Q10的含量往往偏低[3],以及牙周炎患者的牙龈当中辅酶Q10的含量也偏低[4]。自20世纪80年代起,涉及辅酶Q10的临床试验数量就开始急剧上升[5]。这也许就是辅酶Q10如今能成为保健品一员的契机吧!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近几年关于辅酶Q10的临床研究。
与辅酶Q10相关的临床研究,那可谓五花八门。前面我提到过,辅酶Q10曾经被叫做“泛醌”,因为它在我们的身体中广泛存在,除了红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辅酶Q10。所以辅酶Q10仿佛和什么疾病都能扯上关系。有研究高血压的,有研究糖尿病的,还有什么偏头疼,老年痴呆,癌症,男性不孕不育等等。那真是数不过来了,所以节目当中我不可能每一种疾病都涉及到。我们就主要来看看市场上卖的辅酶Q10保健品,打得是怎样的旗号。
我大致查了一下,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年轻人群体,缓解疲劳,恢复体力。因为辅酶Q10参与能量生成反应嘛,这个卖点很好理解。另一个是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预防心血管疾病。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自身合成辅酶Q10的能力会下降,老年群体又是心脏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从而需要补充更多的辅酶Q10来预防,这个卖点也是挺吸引人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相比那些只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辅酶Q10同时抓住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确实很厉害。那么,从科学的角度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分析这两个卖点。
图:日本企业小林制药生产的辅酶Q10保健品
”辅酶Q10”与抗疲劳
第一个,缓解疲劳。首先先明确一下。这里所说的“疲劳”并不是健康人群因为忙碌了一天感到很累的“疲劳”,而指的是与“疲劳”相关的疾病。比如,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这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患者往往处于长期极度虚弱的状态,还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残疾。年,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医学中心进行了一项为期8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将73名40-60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服用辅酶Q10(毫克/天)和辅酶NADH(20毫克/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当然,患者们是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八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疲劳度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化验结果都正常,血压,体重也没有明显差异。在判断实验组的疲劳状况是否有明显改善时,他们采取的是让患者自己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说主观性极强了。这篇临床研究的最后也总结到,与疲劳有关的慢性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发病机制,辅酶Q10和辅酶NADH可能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候选药物。
还有一种基因缺陷型遗传病,叫做“线粒体疾病”。这类病人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自身无法合成足量辅酶Q10,无法产生足够的ATP能量,从而器官衰竭。这类患者的症状主要有,肌肉无力,心肌病,癫痫,视神经萎缩,听力丧失等[7]。由于这类疾病比较罕见,都是一些病例报道。年,美国匹斯堡大学医学院根据已知的病例发表了一篇综述[8]。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线粒体疾病”的药物,只能通过口服较大剂量的维生素以及辅酶Ql0来缓解症状。现有的报道病例中,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有些患者在服用辅酶Q10长达6个月之后,症状才稍微得到改善。
如果身患疾病,无法自身合成足够的辅酶Q10,那么额外补充辅酶Q10似乎可以缓解症状。正常人群如果只是累着了,有必要特意去吃点辅酶Q10恢复活力吗?
保健品“辅酶Q10”其实面向的是健康人群,人体对辅酶Q10的需求量大约为mg/天,血液中的含量在0.55mg/L和1.87mg/L之间,男性往往高于女性[9]。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年轻人,每天自身合成的辅酶Q10在mg-1mg之间,已经足够维持生命活动了,没有必要刻意去补充辅酶Q10。
”辅酶Q10”与心血管疾病
那第二个卖点就是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那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就很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著名的英国医疗慈善组织考科蓝(Cochrane)曾先后在年和年总结了辅酶Q10在治疗心脏衰竭和预防心脏病方面的临床研究[10][11][12]。他们根据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实验的标准,筛选了13项临床研究,共涉及名参与者。他们比较了辅酶Q10和安慰剂,辅酶Q10和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甚至比较了高剂量与低剂量辅酶Q10的效果。比较的指标主要有血液中辅酶Q10的含量,血压,心电图,心血管造影和运动能力等等。通过这一次综合荟萃分析,他们发现,人体血液中辅酶Q10含量的增加,与血压和血脂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他们是这样总结的:现有的临床数据都是小型的,集中在生理测量,并且存在研究异质性(Studyheterogeneity)和偏见风险(riskofbias)。这些结果是非决定性的。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辅酶Q10可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预防心脏病。
图:成立于年的考科蓝合作组织的标志
这里啊,要额外简单讲讲两个概念,研究异质性和偏见风险。当个别临床试验的规模太小,无法得出可靠结论的时候,人们会将很多个临床试验放在一起分析,而由于不同的临床研究在实验方法,被调查人群等诸多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导致了最终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其实算是测量误差,并不是实验处理导致的,这就被称为研究异质性。偏见风险可以简单理解为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局限性有无法做到双盲,或者有选择性报道结果;追踪类研究有选择对照组的标准不严格以及追踪时间不足等。
好了,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的辅酶Q10。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