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阅读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它的作者可以称得上是真女神,一位女冒险家。20世纪初,年仅28岁的她带着路易威登旅行箱和一大票奢华的生活用品,同公爵丈夫来到了神秘且充满危险的非洲大陆。在非洲的17年里,她陆续失去了丈夫、爱情、金钱以及青春。40多岁从非洲回来,一无所有开始写作,然而她的作品却一炮而红。读者从书中感受到的并不是她对于失败人生的控诉,相反,书中蕴藏着一种独一无二的热情和生命力。她说,这是非洲生活带给她的。这个女冒险家就是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她的作品就是根据她亲身经历写作的鼎鼎大名的《走出非洲》。
年,这本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奥斯卡上获得了11项提名、六项大奖。如果硬要给凯伦这17年的非洲光阴做一个总结,那么觉得这是一个失去和得到的过程。
凯伦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富裕中产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此时,她和别的富家女没有什么区别,爱慕虚荣又骄纵。在凯伦28岁那一年,她为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头衔嫁给了瑞典男爵布鲁尔布里克森,并且在第二年由凯伦娘家出资帮助小夫妻俩在肯尼亚买下了一座农场,开始经营咖啡种植园。
这是凯伦第一次踏上非洲,她带着城乡的象牙瓷器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人们根本就不在意这些精致的器物,更不在意她什么男爵夫人的头衔。
而她的新婚丈夫则出门玩乐,打猎调情,呼朋引伴,数月不归,甚至把该用在农场上的资金挥霍殆尽。更不幸的是,凯伦还感染了丈夫所带的梅毒。在那个时代,疾病和失败的婚姻几乎将凯伦摧毁。
在走投无路之下,凯伦决定离婚,抛弃掉曾经在乎的那些名誉地位,并独自留在肯尼亚,竭尽全力去经营她的农场。而作为回报,她开始适应非洲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
丛林莽莽,如萍如雷,山脊延绵,如梦如画,还有那与湖水融为一体的紫金色天空,在雨季时散发出一种馨香的气息。她还与当地的土著们一起参加舞蹈大会,合力抗击蝗灾,种植咖啡豆,养马驯马,生活一片宁静和和谐。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凯伦又失去了她人生的第二样东西,爱人。
他叫丹尼斯,是一个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英国贵族。因为热爱自由、追求冒险、放浪不羁,丹尼斯也来到了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在和丹尼斯相识后,凯伦漂泊的心迅速找到了依靠。
他们走得越来越近,在星光下共舞,在午后的微风中小憩,驾驶飞机去鸟瞰只有非洲大陆才有的奇景。
然而,凯伦在丹尼斯这儿得到了她一直渴望的爱情,但却无法得到关于婚姻的任何承诺,即使凯伦是如此渴望那种简单的执手相伴偕老的平淡安定的生活。但丹尼斯却坚持的为了自由独自漂泊,哪怕会为此付出孤独的代价。凯伦最后选择了尊重他,给予他最坚定的守候和等待。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了,丹尼斯在一次飞行中坠机身亡,他永远留在了那片他曾无限向往的远方的天空。最终,凯伦只能将这份爱情记录在她的书中。
虽然这部分篇幅不长,笔触也是淡淡的,但你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悲痛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忘怀。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令凯伦心痛的消息传来,她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农场突然在一场大火中被毁灭了。这些年,他挨过天旱,扛过蝗灾,为了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咖啡豆,与当地土著一起努力了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但因为一场意外,这片他仅有的土地却狠狠地回敬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最后,凯伦不得不贱卖农场,返回了欧洲。
可以说,在这非洲的17年,她失去了不少东西,健康、婚姻、爱人、财富和最宝贵的青春。她在返回欧洲的时候,年少的朋友、亲人都已经相继远去,但是她仅仅是失去了吗?还记得她刚来到非洲的时候,带着精致的瓷器,带着仆人,带着头衔,带着财富,他曾天真地以为,美丽的服装,精致的瓷器就是她的全世界。然而在她失去了一切,不再依靠他人,而是学会付出自己的真诚、勇气、信念,独自面对生活。
在那一刻,她终于尝到了生活给予她这份勇气的嘉奖,那就是她身体里涌动的热情和生命力,那是她对爱的满足和渴望。那是与她融为一体的非洲的自由空气和奔腾河流,以及上帝赋予她的前所未有的写作的灵感。回到丹麦之后,凯伦成为了职业作家,她因出版走出非洲而声名鹊起。在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提名奖,而当年的诺奖给了海明威。
海明威在致辞中说,更伟大的作家总是不会得诺奖,这个奖项如果给了美丽的海伦布鲁克森,我会很高兴,很高兴。年,凯伦再获诺奖提名,当年的获奖者是因《局外人》和《鼠疫》而闻名的加缪。
凯伦和这部伟大的作品再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这本书的命运,她照样畅销全球,也让无数的读者对她描绘的那个非洲大地产生了强烈的向往。直到年,凯伦在她的祖国丹麦去世,她没有再踏上非洲这片土地。但是提到她,谁都知道她早已与非洲那片自由勃发的土地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