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级一位入职不久的女同事,今天忽然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呼:“咦,咱们办公室,三十多位老师,只有六个男的呢!”我答道:”是的,而且都是老家伙。”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老师不同意:“心态老,才是真的老。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呀。”“可不是,你还是小鲜肉呢!”大家打趣。我加上一句:“不是小鲜肉,是老腊肉。”大家都笑,说我太尖刻。于是谈起中小学男教师“荒”的话题,这在全县各学校都是普遍现象。为什么现在优秀的男生都不愿意做教师呢?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充分论证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县域内教师收入比较低。收入低是相对的。总有人把教师工资跟农民、清洁工比较。这种比较不理性。当教师需要一定门槛,理论上,还需要很高的门槛,才能筛选出优秀人才,来传承文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动科技创新。现在内地县域内新招的教师,以二本(原三本)院校毕业生为主,原因是教师职业不太受欢迎,无法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只能退而求其次。而不是当教师的门槛不高。深圳今年招聘教师,应聘者中,不但男教师很多,而且多数是一本毕业生,清华北大研究生也很普遍。无非是,深圳新入职的教师,年收入能达到二十万以上。而内地县域内的新教师,只有前者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县域内新招教师中,男女比例已严重失衡。我县今年招录88名新教师,男性仅十余人。虽说现在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毕竟只是观念,落实到行动上,还是男女有别。社会对男性仍然有更高的期待,而男性也会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男性在小县城当教师,月收入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更遑论给家人有尊严的生活。女性却不一样,社会并不期待女性挣钱养家,更不期待她们能成就伟大事业以光宗耀祖。若有,是意外的惊喜;无,也是理所当然。这样,女性在小县城当教师,有稳定的收入,虽不多,却足以贴补家用,乃至成为家庭的一道坚固防线。另一方面,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养育孩子也有优势。所以,女性当教师,还算不错的选择。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入职的教师,却以男性居多。既然教师这个职业非常适合女性,为什么那时候男老师反而更多呢?这个问题颇有趣,说出来,女同胞们可能不愿同意。那就是,男性的职业竞争能力更强。或者说,男性智力方面更有优势。在那个年代,作为财政供养人员,教师的职业身份是显著优于身边济济的农民兄弟的。每月稳定的现金收入,也为生活圈子中的大多数人所不及。所以,教师职业,在那时是颇有吸引力的。男性参与这个职业的竞争,能进入的女性就为数很少了。世易时移,教师的体制内身份已毫无价值,不多的现金收入也失去了比较优势。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下,社会飞速发展,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年轻人的未来,已有无限可能。选择的机会越多,想象的空间越大。好男儿志在四方,谁愿意选择当教师,这种一眼看穿一生的职业?俞敏洪曾说过,“钱是能力的证明”,受到很多人批评。剥离具体语境,我是部分认同这句话的。像深圳一样,给出有优势的薪酬,男性当教师,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物质层面,也可以给家人有尊严的生活。反之,在小县城当教师,既不能养家糊口,能力和价值也得不到承认,男性自然不愿进入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