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扣、拉链头、衣服上的吊饰、硬币、发卡、图钉……这可不是谁家的杂物箱子,而是被宝宝们误吞下肚的小物件。
这些物品是前些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在其上晒出的。上写道,这是专门写给年轻的妈妈爸爸和准妈妈爸爸看的,需知小孩子无知就无畏。
了解得知,小儿误吞异物其实不少见,医院几近每个月都会收治到相干的病例,而小孩子吞下的异物也是五花八门。
“误吞到食管的异物,一般以硬币、笔帽、铅笔芯、钉子等最为多见,而呛到气管里的异物则以花生、核桃仁等最为多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张建基主任说,异物进入气管的患儿,他曾在一天以内接诊过4例,“年龄最小的只有8个月大,最大的也只有2岁,取出来的异物则分别是花生仁和瓜子仁。”
误食异物预防为主
做家长的都知道,小孩子拿到东西就会往嘴里塞。如果此时孩子身旁有异物,就很容易产生误食。
为何幼儿总喜欢往嘴里塞东西呢?原来,小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的神经发育更早,嘴巴对小月龄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他们用嘴巴来尝试能尝试到的一切物体,以感觉东西的软硬、味道与大小等。3岁之内的宝宝食管和胃都没有发育完全,吞咽反射还没有建立,嘴里的东西很容易被无意识地吞下去。
由此看来,完全阻挠孩子将物品放入口中是不科学的。那末,家长该怎样防范孩子吞食异物呢?
专家建议,最重要的是看好孩子的身旁物品。家中宝宝能触及的地方,不要放细小物品,如扣子、钱币、小球等;为3岁以下的宝宝购买玩具时,要特别留意玩具盒里有没有小零件,是不是可以拆卸;孩子玩1些小物件时,家长必须从旁随时看好,以防孩子吞食;在宝宝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不是有钮扣、大头针、曲别针等小物品,有的话要清算干净。
不能吃的物品要绝对杜绝进入宝宝口中。那末,对能吃的食品,是否是就可以放松警惕了呢?错!家长要甄别后再给孩子食用。临床上小儿误食果冻、软糖、花生、瓜子、葡萄等致使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特别是软糖果冻等食品多含明胶,有弹性,在胃内消化慢,不容易溶化变形,误吞后容易在气管或消化道内嵌顿,造成气管、咽喉或消化道梗塞,可致幼儿肠梗阻或窒息等严重后果。
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家长会追着小孩喂饭,或是让孩子边玩边吃东西,这其实都是很危险的。年龄小的宝宝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当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发气管阻塞,致使窒息。因此,宝宝吃东西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护,并让孩子从小养成安静吃饭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常常提示孩子吞食异物有危险,不要随便将异物放入口中,或含在口中顽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一旦吞食异物,要立刻告知家长进行紧急处理。
吞食异物后紧急处理莫延误
异物入口后,可能会误入气管,特别是卡在咽喉位置的情况是比较危险的。因此在宝宝吞食异物后,首先要判断是食道异物,还是气管异物。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视察幼儿是不是能发声说话,如果没法发声,则可能完全阻塞气管,应立即采取急救法,帮助排出异物;若还能说话,表示异物在食道内,或是部份阻塞气管,则情况不是那末危急,不过也要尽快送往医院医治。
专家推荐一种易懂易学的儿童卡喉急救法:将孩子面朝下,放在大人大腿上,拍打其背部,约五六次,若异物未出,接着再将孩子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用食指、中指反复按压孩子的下胸部。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上述两个动作可交替进行,约3分钟后,若异物仍未排出,就应当马上送往医院急救,乘车途中可继续拍打。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则可实施“哈姆立克”急救术,即父母站在宝宝的背后,采取弓步,1脚置于其两脚间,一只手呈拳头状放在宝宝肚脐上方,另外一只手用毛巾包住拳头用力按,直到异物被排出。
张建基主任还提示各位家长,倘若发现幼儿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进食后剧烈咳嗽、呛咳、喘憋,随后又出现发热症状时,则应考虑到气管异物问题,并尽快就诊以避免延误医治。
异物进入食道,看起来没有气管异物那末凶险,但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吞下的是刀片或断面锋利的物品,那末就有可能损伤孩子的胃黏膜,家长应当及时带孩子救治。另外,如果孩子吞食下了电池,由于胃酸对电池的表层具有极大的腐蚀性,进而造成电池内液泄漏,会对身体造成损伤,那末一样需及时救治。”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消化科徐俊杰主任说,“如果孩子吞下的是玻璃球、围棋子、钱币等,一般不太要紧,可以先视察一下是不是能够自行排出。”
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世界,家长要做好他们的保护伞,让所有能引发危险的东西,都阔别宝宝。(刘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