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多发于7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多属病毒感染,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细菌、病毒易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解剖结构来看右侧腹部肠系膜淋巴结为多,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毒素可沿血液循环到达该区域的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尾端和回盲部分布的数量较为丰富,故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
KarmazynB等研究表明,短轴直径的≥8毫米作为判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截断值。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影像学上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可能存在的原发病变(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综上所述“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符合以下几条标准:1.右下腹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大于5mm;2.没有阑尾炎;3.回肠末段或局部结肠轻度增厚。
超声表现(不必考虑患儿年龄):
1.淋巴结的短径≥8mm,无论是散发的还是簇状分布的;
2.淋巴结呈簇状分布,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
鉴别诊断:
(1)小儿肠套叠:腹痛突然作呈剧烈的阵发性腹痛,声像图呈“同心圆”征、“套管”征。
(2)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且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一般伴有白细胞计数增高,急性阑尾炎声像图可见肿大的阑尾,部分周边可伴淋巴结肿大。
(3)恶性淋巴瘤:肿大的巴结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可融合,纵横比小于2,中央髓质回声变窄或消失,淋巴门偏移,cDFI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检查大多可找到原发病灶。
(4)结核性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多相互融合成串珠状或不规则块状,内部有液化、钙化等。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结鉴别
正常淋巴结:
PSV(8.41±3.64)cm/sRI:0.57±0.10
综上:
小儿腹壁薄,皮下脂肪组织少,高频超声对小儿腹腔内层次结构显示清晰,对肿大淋巴结定性、定位准确,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而且方便、快捷、无创,能够方便治疗后的随访对比。
参考文献:
[1]KarmazynB,WernerEA,RejaieB,etal.Mesentericlymphnodesinchildren:whatisnormal?PediatrRadiol;35:-7
[2]李琦.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面的应用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9(7):-.
致谢:
华斌超声世界
陈智毅主编年出版《实用超声诊疗规范》
编辑:刘巍
审核:李潜
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白癜风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