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状态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局部复发的

时间:2018-7-16 16:24:26 来源:男性_男性保健_男性健康网站 作者:佚名

目前,对于食管癌切除术后残留食管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迄今为止并未得到很好的阐述。鉴于此,来自韩国的Kang教授等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明确导致食管鳞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食管癌切除的最佳长度,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nnThoracSurg杂志上。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2月间该中心接受治愈性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鳞状细胞癌;(2)接受根治性食管切除术;(3)随访2年以上;(4)无新辅助或辅助化疗史;(5)病理报告记录体外肿瘤距切缘(LPM)长度。排除接受术前放化疗或病理报告未记录体外肿瘤距切缘(LPM)长度的患者。共例患者纳入研究。该研究发现,例(94%)患者完全切除,平均肿瘤距切缘(LPM)距离为3.4cm。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吻合口位置,微创食管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细胞类型,分化程度,近端切缘状态,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量和T分期均与肿瘤局部复发无关。然而,淋巴结(N)分期和LPM被证实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LPM与N0患者的局部复发无关,但是对于LPM≥5cm的N阳性食管癌患者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较高(LPM小于5cm患者为72%,≥5cm患者为93%)。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常导致治疗失败,患者的预后较差。该研究中作者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在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0%。过去认为食管的近端切缘状态与术后局部复发相关。然而,该研究认为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主要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而与近端切缘状态无关。研究者认为,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机制是粘膜下淋巴转移。同时,作者推荐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LPM应≥5cm。因为作者记录的是体外肿瘤距切缘(LPM)长度,而在临床实践中很难评估体内肿瘤距切缘长度,同时食管离体后会出现回缩现象,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体内评估肿瘤距切缘的距离应大于5cm。作者:沈建飞链接:







































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xfhnt.com/sljb/470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