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综合征,浪漫的名字,危险的杀手

时间:2022/7/15 13:31:24 来源:男性_男性保健_男性健康网站 作者:佚名

  圣诞夜,女孩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里,她梦见胡桃夹子变成了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兵同老鼠开战。后来,还将她带到果酱山,和糖果仙子一起跳舞。好嗨皮,是不是?但这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里的桥段。咱们今天要聊的胡桃夹综合征可没有这么美好。

  奚某,女性,45岁,突发左腰腹疼痛来院就诊。急诊排除了宫外孕和急腹症后,发现尿中带血,收入泌尿外科。入院后血尿急剧加重,2次出现出血性休克,血压最低45/30mmHg。经大量输血、补液后患者转危为安。泌尿系造影未见到泌尿系肿瘤、结石等常见出血性疾病。最终行血管造影确诊“胡桃夹综合征”。            

                 医学上的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带来的系列症状,会出现血尿、蛋白尿、左腰腹部疼痛。从生理角度看,左肾静脉就像个被夹着的胡桃,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就像夹子,在正常状态时,这夹子中间填充着脂肪等软组织,不会像夹胡桃时那么硬碰硬,也不会伤着中间的左肾静脉。但是,如果动脉的夹角变小,血流就会受阻,并带来血尿等典型症状。

  正常情况下左肾静脉经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过腹主动脉前方注入下腔静脉。此夹角约为45°~60°,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腹膜和神经纤维丛等填充,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压。胡桃夹现象/胡桃夹综合征患者此夹角一般小于16°。

  胡桃夹综合征的命名者,也许真是柴可夫斯基的铁粉,但疾病可不像曲子这么欢快。胡桃夹综合征最常发生在生长发育快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体型纤细的人群中,因为这些人腹腔内脂肪少,最容易产生动脉夹角变小的情况。此外,在少见的情况下,比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异位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肾下垂等引起左肾静脉高压,也可产生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多数以血尿伴/不伴腰痛就诊,大部分患者为体型瘦长的青少年,临床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男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也常见。部分中老年妇女患者可表现为血尿和盆腔淤血综合征。            

                 本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左肾静脉造影,测量其远端与下腔静脉的压力差0.49kpa以上,即可确诊。相比之下B超检查方便易行,应作为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多普勒B超检查在仰卧位、直立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受压的左肾静脉内径扩张3倍以上即可确诊。

  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可止血成功,并建议增肥。少数患者需手术方式减轻深静脉的压迫。

  确诊后,奚女士苦笑着对我说,我长得瘦也有错?太胖也会生病,太瘦也会生病,哪那么容易长得正合适啊!?医院血管外科后,经治疗目前已经平稳。   胡桃夹综合征较为罕见。对于这类少见病,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的学习,另一方面对可疑的蛛丝马迹都要认真的详查,方可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xfhnt.com/sljb/135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