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的十种常见原因
01
肠痉挛:
是小儿时期多见的一种腹痛,由于受凉、暴食、大量吃冷饮,婴儿喂奶过量等原因引起肠壁肌肉强烈收缩所致。由于是功能性障碍,预后较好,多数可不治自愈。
不同年龄其痉挛肠管的好发部位也不一样。小婴儿好发在回肠未端;幼儿多发生在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学龄儿童以乙状结肠发生率最高。
婴幼儿不能自述腹痛,只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吵,有时从睡眠中哭醒,每次发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痛时止。
腹痛的程度不等,重的可伴有四肢乱动、翻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学龄前儿童能够诉说腹痛,腹痛部位多在脐周,呈阵发性,间歇期无任何不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儿童腹痛缓解或消失。
02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发生于感冒时,除发热、咽痛、流涕外,患儿脐周有疼痛,腹部也未扪及块物,待感冒好转后,腹痛逐渐消失。
03
急性阑尾炎:
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开始是脐周疼痛,几小时后可以转移到右下腹,疼痛持续不断。
患儿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肠胃道症状,均有发热。婴幼儿陈述不清,有时仅表现胃肠道症状。
因此凡小儿腹痛伴有发热和胃肠道症状,家长都要考虑到患阑尾炎的可能,医院就诊。
04
肠蛔虫症:
多由于小儿进食不讲卫生所致。患儿常有脐周疼痛,面黄肌瘦,腹痛不定时,常可自行缓解。
还常有磨牙、睡眠不安、易怒等表现。应用驱虫治疗后,腹痛即可消失。
05
急性胃炎:
由于饮食不当,或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中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嗳气。胃肠钡餐或胃镜捡查常可确诊。
06
嵌顿疝:
小儿以腹股沟斜疝多见。
当小儿站立或用力排便时在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物,或仅表现一侧阴囊增大,若肿块不能回纳,就会出现腹痛、腹胀和呕吐,时间长了,肿块表面发烫,压痛明显,医院救治。
07
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为突然发病。
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
常见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继而吐胆汁样物,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
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儿童,病期较长,多在10~15天。
08
便秘:
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患儿平时少吃蔬菜及饮水少,致使便秘,肠蠕动过多引起腹痛,排便后腹痛即消失。
09
过敏性紫癜:
近年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增多,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
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
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
它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有的小儿还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
10
荨麻疹:
荨麻疹可引起腹痛,腹型荨麻疹腹痛特点往往与孩子进食鱼、虾、蛋类等具有过敏原的食物有关,常在皮肤发生风疹瘙痒的同时出现脐周痛,同时伴有呕吐、腹泻。
儿科团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