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妍学姐
体制内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大众的追捧,特别是近两年的特殊情况之后,考公考编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很多年轻人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体制内的工作才是最香的。
稳定的工作性质,乐观的福利待遇,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都是体制内工作最吸引人的特点,能够考上体制内的工作,就相当于下半辈子都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如今体制内的工作似乎逐渐被女性占领了。
无论是从目前在职的女性比例来看,还是从每年报考体制内工作的女性数量来看,体制内“阴盛阳衰”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中小学老师队伍,更是堪比“女儿国”,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教师队伍当中,女教师的比例占据70%,而且学段越低,女教师的比例就越高,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体制内成了“女儿国”,“阴盛阳衰”成常态,背后原因很现实其实按照我国人口的男女比例来看,男性的比例是要高于女性的,但是为什么在体制内,却成了“女儿国”,像中小学老师这样的岗位更是“阴盛阳衰”,其实背后的原因还是很现实的。
1、体制内的工作对女性比较友好
相较于非体制的工作,女性在体制内工作更能获得良好的工作保障,不用担心会因为结婚生育等问题而被裁员,并且体制内的工作也能给予女性生育方面更多的照顾。
不管是产假的天数还是生育津贴,都会强于非体制内的工作,这对于女性来说,就是最大的保障,因此,报考体制内工作的女性数量本身就会更多。
2、体制内的薪资并不算高
体制内的工作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定,想要“大富大贵”不太可能,但是能保证下半辈子都能有饭吃。
所以对于一部分生活压力不算大的女性来说,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的男性都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生活的压力也要更大一些。
体制内过于稳定的工作,反而并不是很适合男性了,并且在社会各界看来,男性更应该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自己创业等等。
3、体制内的工作会更偏向文科
在上学分学科的时候,应该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理科班几乎全都是男生,没有几个女生,文科班则是大部分都是女生,男生只是少数。
而多数公务员的的岗位要求,就是要有一些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人际处理关系能力等。
所以体制内的工作在招聘时会更加青睐文科生,而文科生当中,女生又比较多,所以也就导致最后招聘上来的职工也是女生多。
4、工作性质使然
体制内的工作虽然可能并不算太复杂,但是杂事比较多,做起来也比较麻烦,而女性在性格上会比较沉稳一点,也会更加的细心、有耐心。
所以就更加适合这种琐碎的工作,再加上如果是基层的工作,也需要常常和群众打交道,女性也会比较好沟通一些。
大学生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在读大学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首先就是所学的专业,一定要选好,上述也提到了,大部分体制内的工作都会比较偏向于文科生,所以像法律类、管理类、汉语言文学类、文秘类专业都会比较有优势。
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选调,都能覆盖60%以上的岗位,其次计算机、经济、会计等文理兼容的专业,也是可以的。
其次,就是要积极的竞选班委、学生会等学生干部,这些都是考公的“加分项”,有机会的话,也要多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各种活动。
如果能在这些活动中取得名次,对于毕业后走选调生途径的帮助很大,如果是双一流大学的同学,还可以报考定向选调生岗位,在仕途上会发展的更好。
再有,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入党,大学入党可以说对于考公务员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比如一些党政机关、选调生、省厅等单位,在报考门槛上都会备注“党员优先”。
并且如果真的有机会进入到体制内工作,党员的身份也是个人亮点,对于晋升和提拔,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最后,可以提前熟悉考公的内容,大学的时间很充足,所以有考公想法的同学,可以利用可课余时间提前熟悉一下考公的内容。
要知道考公的竞争非常激烈,想要上岸并不容易,提前熟悉考试的内容,长时间的复习才能达到一个好的状态,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
写在最后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就当下社会总体的情况来看,体制内行业的确是女性居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男性的存在,这只是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一种选择而已,并不能说明设么问题。
女性与男性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在对于职业的规划和选择上往往呈现不同的趋势。
今日话题:你觉得造成体制内成为“女儿国”的原因有哪些?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百家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