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常发、多发猪链球菌病造成不小的损失,怎么减少损失就是重中之中。大家都知道,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败血型、脑炎性、关节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猪、大猪。本病确诊需要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进行综合判断。
在临诊上,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和淋巴结脓肿。分为以下几型:
1
败血型
主要常见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突然死亡。或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h内死亡;急性病例的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浆液状鼻液,呼吸急促,问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3~5天内死亡。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死亡率可达80%。
2
脑膜炎型
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病初体温升高至40.5~42.5℃,停食,便秘,有浆液性和黏性鼻液,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急性型多在30~36h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康复。
3
关节炎型
主要由前两型转来的,或者从发病起就表现为关节炎。病猪在一肢或几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不能站立,病程2~3周。
4
淋巴结脓肿型
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断奶仔猪和出栏育肥猪多见,传播缓慢,发病率低,但猪群一旦发生,很难清除。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受害淋巴结最初出现小脓肿,然后逐渐增大,感染后3周局部显著隆起,触诊坚硬、有热痛。病猪的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均有障碍。脓肿成熟后,表皮坏死,破溃流出脓汁。脓汁排净后,全身症状显著减轻,肉芽组织生长结疤愈合。病程3~5周。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那种类型链球菌,做出相应的措施。遵循治疗原则,先治命再治病。除使用抗生素外,在饲料中添加肽维金等,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可促进本病的治疗效果。
选择药物
首先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可在链球菌初期进行注射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进行治疗。。
按不同病型进行对症治疗
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挤出脓汁,用3%双氧水或聚维酮碘冲洗后,涂以碘酊。常规清创治疗,都能治愈。
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对症治疗时应加强护理工作,防止继发感染,选用氟苯尼考等药物。
做到“精细管理”
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脐带感染等外伤病史的猪易发生该病,潜伏期1~3天或稍长。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应做到及时发现伤口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规模化猪场产床的使用与检查与仔猪的日常管理是减少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中之重。
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
对圈舍定期进行粪便处理、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脑炎、水肿、链球菌病、血虫病、弓形体的特效药
-------世界上最美的分割线------
‘天祥药业全程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