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生死如此,棺材同样也如此。从古至今,棺材做工之差异显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而在中国南北的各地,较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的现象,这是非常奇特的。在原始社会中,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快意恩仇,将他人呐喊成为胜利的建筑物残破肢解,甚至切断生命。在人类社会上几千年,历经痛苦和艰辛,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对于死亡也更加重视。因此,人们用棺材将逝者埋藏地下,目的就是为了让逝者在来世不再受到痛苦,得到真正的安息。
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是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棺材一头大一头小是为了平衡阴阳。自古以来,阴阳平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理论起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自然变化规律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医学、农学在内的完整理论体系。在阴阳论中,阴为女性、阴柔、阴寒;阳为男性、阳刚、阳热。送丧者用棺材来接收逝者的阴气,阴气重则需用大头棺材,阴气轻则用小头棺材。同理,阳气大则用高头棺材,阳气轻则用低头棺材。通过这样的方式,逝者的气息可以在棺材内形成完美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更好的安息之境。
其次,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社会等级严格分明,这种社会等级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也表现在死后的葬礼中。在古代,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名望和地域差异,每个人葬礼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高阶层大户人家的棺材往往比一般老百姓的棺材更加豪华。那些权贵地位的人要求送葬的人用大头棺材表示尊敬,普通百姓使用小头棺材就可以了。因此,到了宋朝时,就出现了“小富即安康,无富独不久”的说法,就反映了人们对于棺材的珍视和重视。
此外,棺材一头大一头小还反映了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人一生有生必有死,对于亡者的怀念之情使得人们对于死亡的葬礼有着更深的情感。棺材之所以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是因为逝者时常留恋于生前好景,希望能够常常到田间地头游为乐,棺材设计成了两头不同尺寸、不同高低的型状,在视觉上给人留有一点“穿云破月”的感觉,以达到满足逝者留恋之情的效果。
总之,棺材是传统文化和风俗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文化和民俗的载体。从文化层面上我们可以从棺材之形看到中国文化中“吉祥”和“美好”的内涵。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是对阴阳平衡的注重,是对于逝者的仪式传承,也是逝者亲人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现代社会中,改制许多现代化的事物,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承也在改变,可是这个古老的传统因为它内含的文化符号太过传神,难以演化,依旧存在于如今。以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欧美为例,在他们的宗教、民族及文化中均有尽职的葬礼仪式,这些民族及其对于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和棺材之形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不妨珍视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同时,也要尽地主之责,把生死之事妥为安排。我们能做的应该就是尊重传统文化,珍视传统文化,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促进行对,让文化传承更为生动、鲜活。